11月17日 吴长征 教授 学术报告

作者: 审核人: 访问量:10发布时间:2025-11-14

报告题目:无机表界面合成化学

报告时间:202511179:15

报告地点:7-301
报告人:吴长征
邀请人:李正全

报告人简介:
吴长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院常务副院长、科技成果转化处处长,国家级领军人才。已入选青 A 延续资助(2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2023)、中科院基础研究稳定支持青年团队负责人(2022)等。已发表230余篇论文,被他引近 30000余次 (H因子88)。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两次:20072022)、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4)、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23)、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等多项奖励。长期从事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相关领域的实践与研究工作,组织推进中国科大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建设,推进中国科大知识产权示范高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工作。建立中国科大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创造性地提出了“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同时在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中,他基于表界面合成化学理念致力于发展新的化学合成工艺,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已实现多项知识产权转化。

 

报告摘要:

合成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通过调整电子分布实现原子重新排列而实现制造新物质的学科。发现新的化学反应、新的化学试剂、新的化学方法和新的化学理论去合成新的化合物和新的材料,以求达到人们的新需求,始终是未来合成化学的基本内容。人们追求的纳米尺度无机合成极限目前集中在以几何结构空间操控为角度的努力,通过调控尺度维度等几何参数极限,总结固体性能规律;而以调控能量动量空间为目的的合成,强调不限于依赖调控空间原子位置;直接以调控本征物性为导向,发展新化合物和新材料。纳米尺度无机固体,特别是具有一维原子链结构和二维原子面结构的材料体系,结构功能区通常仅为原子尺度而暴露出大量的表面原子。极高的比表面积一方面使得这类低维和纳米材料的表面态相比于“体”态具有同等决定性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赋予了表面反应与表面化学在合成化学领域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本报告将总结和展望我们课题组在无机表界面合成化学所做的探索和思考。具体来说,基于纳米尺度表面分子反应的化学合成,引入表面重整、表面吸附、表面缺陷、界面应力等,产生表面电荷/能量转移以及注入电子/自旋、形成一系列的自旋新结构以及原子之间的关联效应等。重点介绍纳米尺度下不剧烈改变原有晶格骨架结构的系列合成方法。获得了系列新奇量子材料、包括新相变体系和非常规磁性结构的重要途径;亦能在急需电学性能优化的能源应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报告还涉及当前二维材料规模合成领域中的难点、机遇与科学问题。



院办:0579-82289976;
教务办:0579-82289709;
学工办:0579-82282374;
研办:0579-82285159;
实验办:0579-82296298;
成教办:0579-82285176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版权信息: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