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 张兆国 教授 学术报告

作者: 审核人: 访问量:10发布时间:2025-11-10

报告题目:/铑催化的硅氢化反应研究

报告时间:2025111110:00

报告地点:16幢路演厅
报告人:张兆国
邀请人:刘喜佳

报告人简介:
张兆国,理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上海浦东思源前沿交叉研究院法定代表人、理事长。1987年考入山东大学化学系,1994年获南京大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师从陆熙炎院士。1997年至200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任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2002年获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称号。2005年起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历任分析测试中心主任、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处长、实验室安全与环保中心主任。20236月起任副校长,主管本科与研究生教育、招生工作,协管国际合作与交流事务。任副校长期间推进实施AI+HI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科交叉、产学研融合及国际学术交流。主要从事金属有机化学、不对称催化和精细有机合成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合著《金属有机化学》教材,发表论文130余篇。


报告简介:
本报告系统研究了镍与铑催化的硅氢化反应,在烷基烯烃、芳基烯烃、共轭二烯和炔烃等多种底物中实现了高选择性的硅氢化转化。研究发现,镍催化体系具有多模态催化特性:在低温下通过亲电活化机制实现一级硅氢化的专一反马氏选择性;在室温下遵循Chalk-Harrod机理完成二级硅氢化;在加热条件下则通过自由基氢原子转移过程实现芳基烯烃的高线性选择性硅氢化。在铑催化方面,通过配体调控实现了三级硅氢化与脱氢硅氢化的路径控制,开发了结构稳定的桥联邻位金属化双核铑催化剂,成功应用于共轭二烯的3,4-反马氏硅氢化和炔烃的β-Z-选择性硅氢化,并揭示了过量硅烷诱导Z→E异构化的机制。该研究为有机硅化合物的精准合成提供了重要的催化剂体系和机理基础,推动了硅氢化反应从贵金属向丰产金属催化体系的转变与发展。

 

代表性论文:

1.       Org. Lett. 2025, 27, 12264

2.       Org. Chem. Front.,2025, 10.1039/D5QO01085C

3.       J. Org. Chem.2024, 89, 12583

4.       Org. Lett.2024, 26, 2287

5.       Chem. Eur. J.2024, 30, e202402406



院办:0579-82289976;
教务办:0579-82289709;
学工办:0579-82282374;
研办:0579-82285159;
实验办:0579-82296298;
成教办:0579-82285176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版权信息: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