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报告题目:均相催化中的电性调控机制
报告时间:2025年10月21日10:00
报告地点:7幢301报告厅
报告人:蓝宇
邀请人:郑汉良
报告人简介:
蓝宇:2003年和2008年在北京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导师吴云东教授),随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K. N. Houk教授)。2012年起在重庆大学担任研究员、教授;2018年入职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特种功能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蓝宇教授长期从事理论计算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研究工作。围绕机制导向精准合成,蓝宇教授以通讯作者在化学相关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以第一作者撰写中英文专著三部。论文累计被引超1.6万次,2022年起持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蓝宇教授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资助10余项。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新人奖(2015)/青年奖(2023)、第十四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2019)等。担任中国化学会磷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报告简介:
当今合成科学研究极大拓展了人类创造物质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均相反应被发现和发展,为构筑新物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如何提高反应活性、选择性、原子经济性,使反应在温和、绿色条件下进行成为合成化学家的目标和挑战。本课题组以建立合成化学中的新机制,设计新型反应模式和催化体系为目标,围绕关键物种电性特征,针对“如何通过调控电性,构建新型转化机制、设计新型催化体系”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通过使用计算方法对偶联反应中电性调控进行理论研究,发现和提出多种电子诱导和电子转移促进偶联反应新模式。
本课题组发现了亲电锌试剂与镍发生Z-类型配位进行电性调控,从而诱导sp3杂化碳碳还原消除的新反应机制。提出伴随金属诱导亲电试剂活化新机制,为双金属协同催化提供新思路。从闭壳层亲电试剂通过电子转移原位生成自由基往往需要在强还原剂或光催化剂协助下进行。本课题组根据质子转移对亲电试剂接受电子能力的影响,提出了中继质子协同电子转移(Relayed-PCET)反应机制。揭示了在无光催化剂、无强还原剂、无活泼化学键条件下从闭壳层反应物通过电子转移原位生成双自由基的反应机制和内在驱动力,丰富了自由基化学认知。
代表性论文:
1. Nature2024, 631, 556-562
2. J. Am. Chem. Soc.2024, 146, 16357-16362.
3. J. Am. Chem. Soc.2023, 145, 2207-2218
4. J. Am. Chem. Soc.2022, 144, 3137-3145.
院办:0579-82289976;
教务办:0579-82289709;
学工办:0579-82282374;
研办:0579-82285159;
实验办:0579-82296298;
成教办:0579-82285176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版权信息: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