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首页幻灯片

化材学院分子铁电团队在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研究成果

作者: 审核人: 访问量:10发布时间:2025-08-07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与江西理工大学合作在期刊Angew Chem Int Ed(德国应用化学)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lkaline Earth Metal-Based Hybrid Organic-Inorganic Perovskite-Like Ferroelectrics”的研究成果。



1839年,含有碱土金属Ca的矿物CaTiO3的发现开启了钙钛矿材料新时代,一个世纪以后,以BaTiO3和La1-xSrxMnO3为代表的碱土金属钙钛矿(含Ba、Sr)因卓越的铁电性与巨磁阻效应,分别在铁电和强关联电子领域占据核心地位。尽管碱土金属(Ca、Sr、Ba)在无机钙钛矿材料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如何以其为基元构建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仍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铁电性。


针对这一挑战,浙江师范大学化材学院分子铁电团队联合江西理工大学,以碱土金属和类卤素离子配位构建了新型有机-无机杂化类钙框架,通过筛选并引入合适的有机阳离子成功合成了一系列碱土金属钙钛矿化合物。在此钙钛矿家族成员中首先实现了铁电性,并通过分子氟代策略,进一步实现了极化强度、居里温度和极轴数量的显著提升。该系列材料不仅合成简便、结构稳定,还具备良好的可塑性,在柔性电子、铁电存储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成果是我院分子铁电团队在继前期的长余辉铁电、圆偏振发光铁电、多铁耦合铁电、X射线探测及压电换能铁电、无金属钙钛矿铁电体、塑性有机铁电晶体(Angew. Chem. Int. Ed. 2024, 63, e202319650;J. Am. Chem. Soc. 2020, 142, 4756;J. Am. Chem. Soc., 2024, 146, 21120;Angew. Chem. Int. Ed. 2024, 63, e202413726;J. Am. Chem. Soc.,2024,146, 27443;Nat. Commun.2025,16 3071)等系列成果之后,在分子铁电材料领域取得的又一进展。


我院学生周齐昉、潘磊、倪皓飞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师范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该工作由浙江师范大学双龙学者特聘教授张志旭、付大伟教授和张毅教授以及江西理工大学史超教授共同指导完成。此论文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金华市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509006


院办:0579-82289976;
教务办:0579-82289709;
学工办:0579-82282374;
研办:0579-82285159;
实验办:0579-82296298;
成教办:0579-82285176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版权信息: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