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近日,我院王宏飞博士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dv. Energy Mater.在线发表综述“Fluorine-Functionalized Chemistry Toward Stable Zn Anode in Aqueous Zn-Ion Batteries”(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enm.202502353)。Adv. Energy Mater.是能源与材料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为中科院分区一区Top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27.8。浙江师范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王宏飞博士为通讯作者,化材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王燕靖和初阳学院2022级本科生孔熠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氟功能化材料凭借其独特的强电负性、疏水特性和界面稳定能力,在解决锌负极枝晶生长、析氢反应及界面腐蚀等关键问题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确立了其在锌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氟在电池不同组件中的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先进电池技术的发展,亟需开发新型氟功能化材料,并基于结构-性能关系深入探究关键影响因素,如氟的取代位点、含量、类型、电负性及结构对称性等。尽管氟化学在负极稳定化方面表现突出,目前仍缺乏对其多维度作用机制的系统性总结。
鉴于此,本文从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氟化学的重要贡献:(1)构建高性能界面保护层;(2)精准调控电解质组分;(3)设计先进功能性隔膜。通过深入解析氟化界面的构效关系,并结合现代分析表征技术,全面揭示了氟化学在锌离子电池中的关键作用机制。最后,基于当前氟化学应用面临的技术瓶颈,提出了面向高安全、长寿命、可持续锌离子电池的未来发展路线图。
浙师大纳米催化与能源转化团队近年来围绕锌基电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Chem 2025, 11, 102411; 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310970; 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218872; Adv. Energy Mater. 2025, 15, 2402839; Adv. Energy Mater. 2024, 14, 2400276; Adv. Energy Mater. 2023, 13, 2302187; Adv. Funct. Mater. 2023, 33, 2212915; Energy Storage Mater. 2025, 76, 104113)。这项工作是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在锌基电池负极界面调控方向进行的一篇综述总结。
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浙江省万 人 计 划 杰出人才项目和金华市重大科技计划等经费资助。
院办:0579-82289976;
教务办:0579-82289709;
学工办:0579-82282374;
研办:0579-82285159;
实验办:0579-82296298;
成教办:0579-82285176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版权信息: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