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报告题目:有机硼化学: 基于四配位硼的精准反应
报告时间:2025年7月29日16:30
报告地点:7幢301报告厅
报告人:宋秋玲
邀请人:葛洛
报告人简介:
宋秋玲,福州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荣获2015年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2016年度第六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2018 ACP Lectureship Awards (Singapore and Japan)、2019 ACP Lectureship Awards (Taiwan and Korea) 、2021年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s,以及2022年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等。2021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并荣获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5/5)。目前担任Green Synthesis & Catalysis的副主编,担任Organic letters、《中国化学快报》(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化学学报》、《有机化学》、Chiral Chemistry以及Phosphorus, Sulfur, and Silicon and the related Elements的编委/高级编委。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 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业界,在制药行业工作五年。2013年5月开始独立工作,主要从事有机硼化学、有机氟化学、自由基化学方面的研究。
报告简介:
有机硼化学已经成为有机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前沿领域,其中sp3四配位硼中间体是有机硼试剂合成与应用的基础。虽然四配位硼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是有关四配位硼中间体的化学还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难题。鉴于四配位硼中间体在合成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人在过去的几年里以四配位硼化学中的主要挑战为研究对象,以绿色、高效的合成方法为策略,对四配位硼化合物的活化新模式、新型反应策略以及手性构筑及应用进行系统研究,发展了一系列新颖的基于四配位硼的非传统转化反应,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C-B键的构建,为简捷、实用、高效合成有机硼化合物,尤其是新颖的手性硼化合物的构建提供新方法、新策略;2)C-C键的构建,以构筑有机硼化合物为契机,突破有机硼化合物参与的偶联反应的瓶颈,拓展新的偶联模式(包括迁移反应),为有机硼转化注入新的活力、寻找更为宽广的出路;3)手性C-H键的构建,发现并发展了一类新型手性四配位硼,通过其活化水分子,产生一种强的布朗斯特酸,成功实现了目前没法完成的2-芳基以及2-大位阻烷基未保护吲哚的还原,为不对称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代表性论文:
1. J. Am. Chem. Soc.2025, 147, 17539-17548.
2. Angew. Chem. Int. Ed.2025, e202506873.
3. Chem 2025, DOI: 10.1016/j.chempr.2024.07.034.
4. CCS Chem.2025, 7, 279-292.
5. Nat. Chem.2024, 16, 1312-1319.
院办:0579-82289976;
教务办:0579-82289709;
学工办:0579-82282374;
研办:0579-82285159;
实验办:0579-82296298;
成教办:0579-82285176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版权信息: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