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报告题目:环芳平面手性初探
报告时间:2025年6月7日11:00-12:00
报告地点:7幢301
报告人:徐政虎
邀请人:郑汉良
报告人简介:
徐政虎,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师生导师、泰山学者、副院长(分管本科教学、人事人才、学科建设)。2001年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取学士学位; 2007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获博士学位 (导师:戴立信院士、唐勇院士); 2007,10- 2010,11在迈阿密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11.1进入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任副教授;2015.9破格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于2022年起任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一直致力于绿色,经济,高效的有机合成反应方法的研究,从仿生学模拟酶催化的角度出发,以金属有机化合物为核心,发展了协同“串联金属接力催化”合成方法学,广泛应用于一系列复杂环系有机分子的合成中。主持国家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2020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22年被评为山东省泰山学者。
报告简介:
[2.2]对环芳烷即对二甲苯的二聚体。手性[2.2]对环芳烷在有机发光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高分子化学和不对称催化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具有高度对称性而缺少导向基团且分子中只存在惰性共价键,[2.2]对环芳烷的手性构建是公认的难题,手性[2.2]对环芳烷的高效合成是限制这类分子应用的重要因素。在此之前,手性[2.2]对环芳烷的获得主要依赖于外消旋的取代[2.2]对环芳烷的化学拆分和动力学拆分,非取代[2.2]对环芳烷的直接去对称化没有过报道。课题组首先提出了利用高活性的笼状金属卡宾与底物之间的多点位弱相互作用,实现无取代[2.2]对环芳烷的手性识别和直接官能化的合成策略。从这一思路出发,徐政虎课题组成功实现了手性双核铑(II)催化的无取代[2.2]对环芳烷的不对称环丙烷化反应,构建了具有复杂多环结构的手性[2.2]对环芳烷衍生物。北京大学的余志祥团队通过DFT计算揭示了金属卡宾对[2.2]对环芳烷通过CH-π,π-π等相互作用进行手性识别的关键步骤。为提高惰性惰性芳环的反应活性,首次设计并合成了[2.2]对环芳烷的Kobayashi型苯炔前体,并借助铜催化的不对称氢官能化反应,实现了乙炔基[2.2]对环芳烷的高效对映选择性合成。该方法为手性环芳的合成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平台。
代表性论文:
1. CCS Chem.2025, 7, 1509-1521
2. Angew. Chem. Int. Ed., 2025, e202420667.
3. Org. Chem. Front.2023, 10, 1780-1787
4. Green Chem.2022, 24, 6854-6859
5. Green Chem.2021, 23, 9610-9616
院办:0579-82289976;
教务办:0579-82289709;
学工办:0579-82282374;
研办:0579-82285159;
实验办:0579-82296298;
成教办:0579-82285176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版权信息: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