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求真大讲堂第3讲(朱元元,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审核人: 访问量:10发布时间:2025-04-29

报告题目:聚合物限域的协同催化
报告时间:2025514日下午15:30 ~ 16:30
报告地点:7-301报告厅

人:朱元元

人:占田广

 

报告人简介:
朱元元,男,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个人简历:1999.9-2003.6,同济大学化学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学习;2004.9-2009.6,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物理有机化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导师:黎占亭研究员;2009.7-2011.9,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高松教授(中科院院士);2011.10-2012-8,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张华教授;2012.8-至今,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历任研究员、教授;2017.03-2018.08,芝加哥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合作导师:林文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基于聚合物载体的协同催化和功能配合物。迄今已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CS Catal., Chem. Sci., Sci. China Chem.等国际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60余篇。承担多项纵向科研基金项目和横向课题,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和青年基金1项。

 

报告摘要:

协同催化是合成化学领域的一种重要催化模式。很多化学反应涉及底物的同步活化、多步转化以及不同催化位点之间的能量、电子和物质的传递过程,需要多个催化剂通过协作来实现,如何提高不同催化剂之间的协同耦合是保证反应能够高效进行的关键。我们提出构建过渡金属配合物-聚合物复合体系,通过高分子负载(包括线性高分子、多孔有机聚合物和刚性聚合物等)的手段定向组装不同功能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到同一聚合物结构中,由此创制协同催化剂,考察它们在有机合成化学和能源化学等领域的应用,如光促进协同有机催化、协同双底物活化和不对称协同催化等。通过高分子载体的对底物的限域效应以及高分子链在溶液中的自组装,对已知化学反应实现相对于小分子催化剂在协同催化效率和选择性以及催化剂稳定性的显著增强,并利用协同增强的优势发现新的化学转化模式。该研究将对发展高选择性、高效、易回收、具有应用前景的协同催化剂设计提供新思路。


代表性论文:

1. ACS Catal. 2024, 14, 17609.

2. Angew. Chem., Int. Ed.2023, 62, e202310470.

3. ACS Catal.2021, 11, 13838.

4. ACS Catal. 2020, 10, 11758.

5. Angew. Chem., Int. Ed.2018, 57, 14090.



院办:0579-82289976;
教务办:0579-82289709;
学工办:0579-82282374;
研办:0579-82285159;
实验办:0579-82296298;
成教办:0579-82285176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版权信息: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