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首页幻灯片

化材学院张毅/付大伟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成果

作者: 审核人: 访问量:16发布时间:2025-03-30

近日,我院张毅/付大伟教授课题组在综合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了题为“Mechanically deformable organic ferroelectric crystal with plasticity optimized by fluorination的研究成果,DOI : 10.1038/s41467-025-58416-y。 



铁电材料在信息处理、能量转换和医疗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已知的铁电体受限于块材机械刚性而制约了其柔性器件发展。伴随着对柔性和可穿戴设备日益增长的需求,研究人员着手设计柔性形变的分子铁电体,以解决上述的机械刚度问题。但是,由于晶体结构中分子堆积紧密,大多数分子基铁电晶体表现出固有脆性。



研究团队以“铁电化学”学科的氟代效应为指导,取得重要进展:通过阴离子氟化策略创新性地设计出兼具铁电性与优异塑性形变能力的铁电晶体PEA-TFMS(三氟甲磺酸苯乙基铵)。PEA-TFMS非氟代的PEA-MS(甲磺酸苯乙基铵)相比,氟化微妙地改变了晶体结构中的离子取向和相互作用,进而调控晶体结构中阴阳离子的空间排布,实现了可切换的自发极化,又赋予了PEA-TFMS晶体宏观弯曲和螺旋形变的能力,使其成为柔性和可穿戴器件的候选材料。这项工作不仅展现了分子铁电材料在柔性器件中的巨大潜力,同时也为下一代高性能柔性铁电器件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此项成果是课题组在铁电化学学科研究的系列工作之一;是继前期长余辉铁电、圆偏振发光铁电、多铁耦合铁电、X射线探测及压电换能铁电(Angew. Chem. Int. Ed. 2024, 63, e202313590Angew. Chem. Int. Ed. 2024, 63, e202319650Angew. Chem. Int. Ed. 2024, 63, e202413726J. Am. Chem. Soc., 2024, 146, 21120J. Am. Chem. Soc., 2024146, 27443Nat. Commun. 2023, 14, 2863Nat. Commun. 2024, 15, 8636)等系列成果之后,在柔性铁电材料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


第一作者为博士生黄佩芝同学(本硕博均在浙江师范大学化材学院就读);双龙学者张志旭、张毅教授和付大伟教授为通讯作者。该论文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金华市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rdcu.be/efDt9。


院办:0579-82289976;
教务办:0579-82289709;
学工办:0579-82282374;
研办:0579-82285159;
实验办:0579-82296298;
成教办:0579-82285176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版权信息: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