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近日,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公布了2023年浙江省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结果,我院在评选中再创佳绩,共2篇学位论文入选。由国家级青年人才、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周小顺研究生员指导、研究生童凌同学撰写的论文《界面金属-分子作用调控的单分子水平研究》,和由“双龙学者”特聘教授张袁斌副教授指导、研究生姜芸佳同学撰写的论文《柱笼型离子杂化框架材料的构筑及其烯烃分离纯化应用研究》,荣获2023年度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这是我院化学专业同学连续第五年获得省优论文。
2023年省优秀论文获奖证书
2021-2024年获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清单
童凌论文简介:论文主要采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裂结法在羧酸分子结中成功实现了双电层中局域阳离子控制的可逆单分子开关,并进一步借助原位拉曼光谱和理论计算,阐述了其开关机制为通过控制电位改变界面双电层中局域阳离子的分布,从而影响羧酸分子状态(质子化或去质子化,羧基-金属阳离子配位),以此调节羧酸分子与金针尖的接触作用,从而实现超过104的单分子开关比。同时也发展了共组装策略调控界面电子效应,实现了对单分子结的构型调控。该论文从单分子水平描绘了局部阳离子和界面电子效应对界面金属-分子作用调控,为单分子器件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姜芸佳论文简介:论文构筑了一系列柱笼型离子杂化框架材料用于低碳烯烃(乙烯、丙烯)的高效纯化。柱笼型结构使得框架本身同时具有大的笼型微孔与狭窄的通道型超微孔,两种孔作用不同,相辅相成,笼型微孔提供高吸附容量,通道型超微孔增强框架对于目标气体的辨识能力,提升混合气体的分离选择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离子杂化框架材料在烯烃纯化应用中吸附容量与选择性难以兼具的问题。通过测定单组分吸附等温线、动力学吸附曲线以及动态混合气穿透曲线来探究框架材料在低碳烯烃分离纯化中的热力学与动力学效应,评估其分离纯化性能。利用GCMC模拟、DFT计算、原位单晶技术等揭示气体分子在框架中的吸附行为。最后归纳总结出烯烃分离纯化的机制,并探究双重孔柱笼型结构对离子杂化框架材料分离纯化烯烃性能的影响。该论文研究工作强调了全面调节孔性质对于气体分离具有重要意义,为物化性质相似的混合物分离吸附剂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院办:0579-82289976;
教务办:0579-82289709;
学工办:0579-82282374;
研办:0579-82285159;
实验办:0579-82296298;
成教办:0579-82285176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版权信息: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