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幻灯片
近日,浙师大化材学院张毅/付大伟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在线发表研究进展工作“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Fully Ferroelectric-Fully Ferroelastic Effect in Multiferroic Hybrid Perovskite”。
自1968年“多铁”的概念被首次提出,不同铁序之间的耦合效应在能量转换,信息处理以及生物医学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具有完全铁电和完全铁弹效应材料,其铁电畴和铁弹畴可通过电场和应力场进行交互控制,在可调光学和声学器件,高精度电子定位设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尽管半个世纪前就预测到了这种效应,但铁电序和铁弹序复杂的起源给实现极化矢量和应变张量的耦合带来巨大的挑战。
在熊仁根“铁电化学”理论的指引下,该团队探索发现了一个二维多铁杂化钙钛矿(Cyclohexylaminium)2PbCl4 (Cyclohexylaminium = 环己甲胺)。它不但表现出了优异的铁电性(PS= 15.4 μC/cm2),而且首次在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体系中实现了对完全铁电-完全铁弹效应的实验观测。电场和应力场操控下的铁弹畴的可切换演变有力的证实了铁电序和铁弹序的耦合效应。这是杂化钙钛矿在多铁性领域的重要进展,它将为理解铁电性和铁弹性之间的内在交联机制以及多通道交互式微电子器件的发展提供新的见解。
该工作是继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中相变与荧光猝灭耦合(Angew. Chem. Int. Ed. 2024, 63, e202313590)和具有长余辉发射的有机-无机杂化铁电和反铁电材料(Angew. Chem. Int. Ed. 2024, e202319650)后,分子铁电团队在多铁杂化钙钛矿领域的又一新的进展。
浙江师范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2级博士贾强强为论文第一作者,“双龙学者”特聘教授张志旭博士,张毅教授和付大伟教授为通讯作者。该论文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分子铁电科学与应用研究所
"引领未来科技,点亮分子奇迹”--浙江师范大学分子铁电团队致力于设计和合成高性能分子基铁电多功能材料,压电材料,智能可穿戴和能量收集材料。基于分子基铁电材料开发高灵敏度X-射线探测材料,发光材料,高性能水系电池,同时开设理论计算方向。实验室拥有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完善的工作体制,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优秀的指导教师。
团队由国家级人才张毅教授和付大伟教授带头,指导教师有浙江师范大学“双龙学者”特聘教授张志旭博士,浙江师范大学特聘副教授陆海峰博士,王长峰博士和谢李燕博士,团队相关研究已在Science, Nat. Mater., JACS, Angew, Adv. Mater., Nat. Commun., Phys. Rev. Lett., Adv. Funct. Mater., Chem. Sci.等化学和材料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团队与国内外知名高校有紧密的学术合作。
目前,实验室有硕博研究生30余名,其中博士生5人。指导教师有充足硕博招生名额,实验室欢迎各位学者参观,交流学习。期待更多的青年教师和同学们注入新的活力,把研究中心建成有特色的科教团队。
课题组主页:https://mypage.zjnu.edu.cn/ferro/zh_CN/index.htm
院办:0579-82289976;
教务办:0579-82289709;
学工办:0579-82282374;
研办:0579-82285159;
实验办:0579-82296298;
成教办:0579-82285176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版权信息: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