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首页幻灯片

化材学院张袁斌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学术成果

作者: 审核人: 访问量:256发布时间:2023-12-30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双龙学者”特聘教授张袁斌课题组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dv. Mater.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Specific Propyne Trapping Sites within a Robust MOF for Efficient Propyne/Propadiene Separation with Record Propadiene Productivity”。该刊物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材料科学刊物之一,为中科院分区一区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29.4。浙师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3博士生姜芸佳和浙师大校聘副教授汪玲瑶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丙二烯作为最简单的联烯和丙炔的同分异构体,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砌块其可以通过加氢、环化等制备多功能产物。目前,纯丙二烯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化学合成,存在产率低、副产物和能耗等缺点,导致纯丙二烯成本高。因此,开发新的、有效的和低成本的方法来生产丙二烯非常重要石油裂解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化学工艺之一,丙二烯和丙炔作为副产品产生,约占C3组分的1-10%。另一方面,丙炔、丙二烯和丙烷的混合物MAPP气体通常被直接用于焊接和切割,也是丙二烯的良好来源。然而,由于相似的沸点和分子大小,丙二烯与丙炔的分离极具挑战性。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有效的方法来纯化丙二烯。基于多孔吸附剂的物理吸附具有能耗低、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气体分离方法。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因其可设计的孔隙特性被公认为一类具有前瞻性的多孔材料。目前,用于分离丙炔/丙二烯的MOFs不到20种。其中,与丙炔具有多种超分子相互作用的MOFs可以提供良好的丙炔/丙二烯分离选择性,但由于吸附位点有限,丙炔吸附容量较低;具有多个吸附位点的MOFs可以实现丙炔的高容量吸附选择性低。张袁斌课题组开发CuZrF6-TPA材料,具有多个丙炔吸附位点和多超分子相互作用,可以实现丙炔/丙二烯的高容量高选择性分离,丙二烯产量是目前最高值。

张袁斌博士2020年加入浙师大以来,始终围绕离子功能化晶态多孔材料设计合成及其吸附分离应用展开研究,实现了乙炔/乙烯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309925丙炔/丙烯(Angew. Chem. Int. Ed. 2022, 61, e202200947)、乙炔/二氧化碳(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22865-22870)、乙炔/二氧化碳/乙烯(Nat. Commun. 2023, 14401.)、二氧化碳/氮气(Adv. Funct. Mater. 2023, 33, 2213915)等重要体系的高效分离。自入职浙师大后以通讯/第一作者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3Nat. Commun.Adv. Funct. Mater.Chem. Sci.Nano. Res.Chem. Eng. J.4)、Sep. Purif. Technol.2Inorg. Chem. Front.2)等材料/化学/化工领域重要刊物发表论文25篇;申请发明专利8件,已授权3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各1项。

汪玲瑶博士自2021年加入浙师大以来以(共同)一作/通讯在Angew. Chem. Int. Ed.3Adv. Mater.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目1项。姜芸佳20236月硕士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张袁斌课题组,获浙江师范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十佳学术之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目前以第一作者在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Chem. Sci.发表论文4篇。


院办:0579-82289976;
教务办:0579-82289709;
学工办:0579-82282374;
研办:0579-82285159;
实验办:0579-82296298;
成教办:0579-82285176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版权信息: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