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幻灯片
近日,化材学院国家级青年人才彭勃课题组,在重排化学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题为“Defluorinative Multi-Functionalization of Fluoroaryl Sulfoxides Enabled by Fluorine-Assisted Temporary Dearomatization”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综合性化学期刊Angewandte Chemie上(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306914.)。Angewandte Chemie《德国应用化学》是当前国际化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刊物之一,最新影响因子为16.8。
氟元素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常被用以发展无氟化合物难以实现的反应过程。例如,诺奖得主Sharpless教授发展的硫(VI)-氟置换反应、胡金波教授发展的基于“氟负效应”的氟烷基化等都展现出含氟化合物独有的反应性。此外,氟元素在芳烃化学中也有独特的应用。例如在苯酚衍生物中引入氟原子,可以将原本亲电取代后恢复芳香性的过程,暂停在去芳香化的中间体,进而可以引入亲核性物种,实现苯酚衍生物的双官能团化(图A)。
彭勃课题组长期从事重排化学研究,针对高价硫/碘化合物的自身特点,发展了一系列非传统的重排反应(Acc. Chem. Res. 2022, 55, 2103.),其中芳基亚砜与烯丙基腈的[5,5]-重排反应(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5316.),通过重排构建了去芳香化的中间体,随后恢复芳香性,给出重排产物。(图B) 受上述氟协助临时去芳香化策略的启发,课题组尝试在亚砜底物中引入氟原子,通过前期发展的[5,5]-重排,规避动力学和热力学有利的恢复芳香性过程,构建临时去芳香化的硫鎓盐物种,进而探索并揭示了这一结构新颖的氟代去芳香化硫鎓盐中间体的一系列新颖、独特的反应性。(图C)
图1. 研究背景与本项工作(来源:Angewandte Chemie)
在该工作中,彭勃课题组将他们前期发展的[5,5]-重排反应与氟协助的临时去芳香化策略结合,实现了氟代芳基亚砜经由从重排的临时去芳香化,为芳烃多官能团化反应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我校硕士研究生胡梦杰(现为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博士研究生梁俞辰、硕士研究生茹莉莹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院办:0579-82289976;
教务办:0579-82289709;
学工办:0579-82282374;
研办:0579-82285159;
实验办:0579-82296298;
成教办:0579-82285176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版权信息: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