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报告题目:Asymmetric p-Lewis base catalysis: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报告时间:2023年3月30日 周四上午 9:30-10:10
报告地点:7幢301报告厅
报 告 人:陈应春 教授
报告简介:
常规的有机Lewis碱化合物,如各种胺类、叔膦、硫醚以及N-杂环卡宾等,能与极性的羰基或缺电烯烃等化合物加成形成σ-键,进而应用于多种多样的合成转化中,但过渡金属作为Lewis碱的催化模式和反应途径仍未明确建立。我们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发展多种有机Lewis碱以及有机Lewis碱/过渡金属协同催化的不对称反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基于过渡金属钯催化的p-Lewis碱催化新模式,并能高效应用于中性甚至缺电的多不饱和化合物,显示出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报告人简介:
陈应春,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天津南开大学化学系、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完成本科、硕士以及博士学习,并在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香港大学化学系(杨丹教授小组)进行博士后研究,2003年11月到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物化学系工作。
主要从事新型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以及生理活性物质的设计、合成等方面的工作。获得201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4年中国化学会青年手性化学奖、2016年科技部第二批万人计划青年领军人才。作为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Acc. Chem. Res.、Nat. 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ACS Catal.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代表性论文:
1. J. Am. Chem. Soc.2022, 144, 22689
2. J. Am. Chem. Soc.2022, 144, 9564
3. Angew. Chem. Int. Ed. 2022, 61, e202200880
4. J. Am. Chem. Soc.2021, 143, 17989
5. Angew. Chem. Int. Ed.2021, 60, 26762
院办:0579-82289976;
教务办:0579-82289709;
学工办:0579-82282374;
研办:0579-82285159;
实验办:0579-82296298;
成教办:0579-82285176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版权信息: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管理登录